出處在此:http://meowoow.com/archives/224#comment-3496 請作者萬一看到不要介意,這裡純粹是我的心得記錄,方便日後自己參考,並非散播創意的地方。
別指望小叮噹(多啦A夢)會出現
23歲 | 讀書心得(3) 那些唸書教我的事
– 2010 年 05 月 05 日發表於: 求學心得
我也不是不願意唸,我也想要把成績考出來,但是就是怎樣都拉不起來,看到身邊的朋友好像沒什麼唸但都考得比自己還好,就覺得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唸書。
後來高三決定力拼大學聯考,上了大學(詳情可見讀書之路【升大學篇】)。在大學畢業後,因緣際會下,又重新踏上了唸書的這條路。
這些項目,是我與考試奮戰的過程中,所體悟到的東西,但所蘊含的觀念是一樣的。這種觀念每個人都不一樣,以下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觀念。
會唸書的人永遠不瞭解不會唸書人的痛苦
不知道唸書是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,去問那些會唸書的人怎麼唸書(我以前到處問),他們給我的答案,通常是「我也不知道」,不然就是「啊就唸啊」,頂多講一些唸那些科目要注意的的事項。但我比較大的問題是要怎麼靜下心去唸書(怎麼坐得住/怎麼不會一看到書就想睡…等等),怎麼把唸下去的東西轉化成考試的分數。
因為我深刻體會到想唸書卻唸不起來的痛苦,所以我希望當我有一天知道怎麼樣才能把書唸好時,可以自己的心得整理起來,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。這邊介紹的方法都非常簡單,也覺得自己很容易做到,但其實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,而且很難馬上就知道自己的付出是不是得到相對的報酬。
唸書是一件苦差事,會唸書的人都唸得很痛苦了,何況是剛起步的人。
每句話都要思考其中的意義
看太多電視、漫畫的結果就是:看的時候不用大腦。不過這邊可能會有疑問,像是看書當然會用到大腦啊,而且要不用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,那這邊的「不用大腦」是甚麼意思呢?
電視、漫畫的東西,通常都在講你已經知道、已經理解的事物,發生的情況都是生活事物的衍伸,會用到的名詞,這些名詞可能變化的關係,都是你已經可以想像出來或已經熟悉的事情。因此就不需要花太多力氣思考,就可以知道電視或漫畫在講些甚麼。
課本裡面的每一句話,每一個段落,都是在闡述數百年全世界的天才所留下來的東西,這些東西你很難從生活中去悟出。(除非你是拉馬努金,一個沒受過專業數學訓練的人可以對抗歐洲累積百年的智慧,問題他是天天在想天天在寫,也不是整天看電視就想得出這些的。)正因為教科書裡面的東西全都是天才發現的,恰巧我們不是天才,所以才沒辦法靠生活中的經驗就想出全部的東西,只能靠書本來了解他們的智慧。而書本所使用的名詞,通常都是你生活中不會用到的東西,就算用到了,可能對這個名詞還了解的不夠透徹(像我到高三才知道,重力加速度是重力的g值(加速度值),為9.80665m/s2,是東西受到地心引力落下時的加速度,而不是記者連車禍都會拿來使用的字眼(讓我會以為這個意思是重力+速度))。因為這些名詞尚不熟悉,加上機制不了解,所以讀起來才這麼痛苦(就不相信有人會喜歡天天對著無字天書)。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故事書那麼好讀,讀教科書這麼痛苦的原因。
因此唸教科書,不可以像看故事書一樣,眼睛用掃的,一定要一句一句讀,每一句都要想為什麼書上要這樣講,而自己原本是什麼想的。甚至把一些字挑起來讀,仔細想一想為什麼要用這個字,寫中文的話還可以慢慢拆字,想說為什麼要用這個部首,用這個字組合的趣味在哪裡(本人就是無聊到這種地步)。如果確實這樣做的話,學習的網路就會慢慢建構起來,但建構的速度很慢,要花很多時間慢慢想,還需要不斷的與自己對話。所以唸書要做的事情很無聊吧,跟神經病一樣。
先承認比自己聰明的人實在多到數不完吧
好好遵守一條格言就夠了
很多格言都是從小聽到大,講到朗朗上口就以為自己很了解這個格言了。或是看到有些格言說得很有道理,就會滿腔熱血,想說:對!就是這樣,就要這樣才對。但當然過兩天可能就忘記了,或是這條格言就已經喪失讓自己熱血的功用,等待下個熱血格言出現。但我自己覺得,每一則格言都要好好想,想說每一個字、每一個詞的用意,並真的掛在心上去實行。
像是我最深刻的格言是:「早睡早起身體好。」這句話夠朗朗上口吧,但我以前沒有真正的實行過,也不把這句話當一回事,不懂得這句話有多難。等到考試時,我就逼自己身體力行,去實做這些常常聽到得格言。但這句格言真的實行下去以後,才發現它連帶帶來的威力無限,好像開了後面都是光的門一樣。
唸書時唯一有趣的地方
頓悟。我講完了,就只有這點有趣。什麼成就感啊,分數啊,我認為那些都只是暫時的爽感而已,爽是爽,但我不會因為這種東西就覺得唸書是有趣的。
我覺得一個洋文下很好,philosophy,漢文譯為「哲學」,你可以從維基百科上面看到,是從philo(熱愛)-sophia(智慧)轉變過來。這邊提一個大家都有個的概念,就是任何學科都是從哲學演變過來(雖然我覺得這句話的地位等同於鋼琴是樂器之王一樣,就是大部分的人都聽過,但都不見得對這句話有著什麼深切的體悟。)而哲學家,英文就是熱愛知識的人。什麼叫做熱愛知識的人,就是獲得知識他會很爽,如同孔子說的「朝聞道夕死可矣」就是這種精神。他早上聞道,他頓悟了,他領悟生命的真諦了,他夠爽了,他闔上書本抬頭冥想可能還會輕輕發出「啊~~~」的一聲。這時候覺得自己已經跟宇宙萬物合而為一,天人一體,對萬物已經不再有分別心了,覺得生命已經了無遺憾了,可以跟大家說再見了。我所認知的「熱愛智慧」,就是這種高度精神滿足的極致。
當我自己唸書突然有所悟、覺得自己了解那些先賢的想法時,雖然這些感悟不見得可以偉大到覺得晚上死也沒有遺憾。但就覺得:「啊~原來是這樣」,或是「啊!原來是一樣的東西」,然後就覺得前一刻的自己怎麼那麼笨啊,這種東西都沒看出來,原來這些東西這麼簡單!這種得到知識的快感,會有一種被解放的虛脫感(我覺得這種感覺和性高潮很像。)
除了以上兩種感受外(「啊~」和「啊!」的部分),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,是我唸線性代數時(矩陣什麼的),唸到後來我就整天想說這種維度的東西唸起來到底要幹嘛,現實生活中又用不到。有天就翻課外書,翻到金剛經,看一看突然就頓悟了。我就活生生的看到眼前的世界開始解構,每一個東西都不是原本看到的東西,越分越細,細到不可在細,然後突然一次全部兜回來,重新建構成自己原本看到的世界。等到我回神過來時,我就看看天花板(當時在行天宮圖書館的閱覽室),然後,就覺得這個世界好美麗、好奧妙,終於解開一些從小在我心中揮之不去的問題,感到自己的無知與人類的渺小。(這部分會另外有專文探討)
唸書很無趣,唸下去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
先承認自己態度不對,方法不對,甚麼東西都要砍掉重練
修行的入門,就是要放下萬緣,放下執著心;承認自己沒仔細唸才考不好(而不是質疑分數為什麼考不出來),承認自己的不足,而不是一直想說:我已經唸了啊!承認自己沒有把大部分的時間、心思花在唸書上,而不是:我都有在唸書!!。
當別人跟你提你的任何缺點,你都覺得自己有,都覺得自己做過,不肯虛心接受,不肯跟自己勇敢地說自己在這方面的確不足,這樣只能永遠停在同一個地方,很難有突飛猛進的進步。但這沒什麼不好,可以訓練自己安慰自己的能力,認為別人的成功都是運氣、都是僥倖,認為自己的失敗都是不小心、時不濟。說不定哪天就看開了,頓悟了人生短短,爭這些又何苦呢?這何嘗也不是一種解脫。
不會讀書不見得跟成就有關
每個人對於成就的定義都不一樣。我對於成就的看法是,可以完成自己想做到的事情,並從中獲得滿足。因此不管這件事情有多小,對外人說來多微不足道,只要願意去完成自己想去完成的事情,我覺得都是一種成就。
怎麼把一件事情給做好
當然做不做是另外一回事,但把書唸好,至少代表你知道怎麼做到想做的事情。不是看別人的經驗,就以為自己知道要做時會如何做。
唸書的唯一方法:靠自己
或許你做足了功課,聽說哪邊的老師很強,哪邊的教材很棒,大家考上都是去哪邊上課的,你都有盡力去蒐集這些考情資訊,但我想這些都只是輔助的條件。這些東西幾乎每個競爭對手都有,上考場時大家拿的講義也幾乎一樣,要怎麼樣才能脫穎而出呢?
當時我補了兩門數學,大家說這兩門數學一定要給那個老師上(資工領域應該都知道,黃子嘉老師的離散數學和線性代數),黃老師的神話太多了,我也期許我補完之後就能跟那些考上的神人一樣,可以變超強的。結果聽完課,下課回去也有唸,也有仔細的聽錄音檔,聽到笑話都會背了。幾個月後,翻考古題卻完全不會寫!!看到翻來翻去都不會寫的考題時,深深覺得自己被擺了一道。覺得推薦我來這邊上課的朋友們言過其實,黃老師一點都不神,根本沒辦法唸他的東西就可以考上好學校。
漸漸的,我才知道是自己不熟,觀念沒有深刻了解,上課與教材裡面的東西,沒有完全吸收(數學一定要反覆重唸,才會有效果),定義、定理、還有一些推論沒有融會貫通,沒有把每個上課例題做熟…等,想要暢快的寫考題,都必須靠自己長久面對著書本才能練就的功力。如果只聽老師講,自己肯不完整的好好下功夫,可以說是幾乎沒有效果的。
書唸一遍是沒有用的
只唸一遍的話,就容易造成:為什麼這些東西我本來都會,但考試時全都忘光光的錯覺。這其實就是因為根本對那些東西不熟,沒有記到骨隨裡。只看過那些名詞,卻都不知道其中的意涵,。
或許可以應付應付小型考試(但也,但大考只唸一遍的話,就要有當砲灰的心理準備。
短期記憶的小聰明或許可以騙騙旁人,可以賣弄一下,顯得自己好像也是懂一些,但其實這種東西騙不了考卷的。
大腦要學習新的東西,需要經過反覆的刺激。其中還要經過深層睡眠後,反覆學習才可以慢慢成為自己的東西。像是人家說單字至少要忘七次才記得著,我想大概就是這個道理。
誠實面對自己的弱點
學習的速成法
學習的速成法,就是腳步放慢,不要捨棄任何細節,然後用心慢慢唸,才是真正的速成法(這樣才"速",而且最後才"成")。如果以為唸書只是公式背一背,讀一讀補習班幫你整理的重點就是有學到東西;或是靠自己的小聰明短期記憶,就以為自己懂了。小範圍的考試或許這樣還有用,但大範圍的考試不是單純在考你有沒有背公式、有沒有短暫記憶能力的。因此用這種方式讀的那些東西,考試時可謂是完全派不上用場。速度是很快,但是結果不成,我想也沒有幫助。
所以我覺得所謂學習的速成法,只能靠自己紮實的學習,慢慢去理解每一個東西,同樣的範圍反覆讀個好幾遍,仔細去推敲他的前因後果。長久下來,這樣東西才會是自己的,到考場上才不會甚麼都忘記。
欲速則不達,一步一步慢慢來才是最快的方法
忘記學習法
沒有忘記過的話,就表示這個東西還只是你的短期記憶,目前還學不起來。
很多補習班,很多書,都在教你如何「快速記憶」,如何「過目不忘」。其實我要倡導的東西,恰恰完全的相反,我想要分享忘記的好處,甚至如何逼自己忘記。
以我體會到的忘記,有兩種,一種是剛學習時的忘記,另外一種是已經學起來的忘記。
剛學習時的忘記,一般的忘記屬於這個階段,就是對剛接觸事物還不熟悉的忘記,是屬於目前這的事物尚在死記、強記階段。要克服這樣的忘記,就是每隔一陣子重新複習,並著重理解記憶,仔細去推敲、去了解這件事情要表達的意義。在這一階段,有時我會逼自己刻意忘記,刻意不去回想剛剛看到的解答是如何寫的,忘記書本上是從哪邊切入的,看能不能把問題用自己的方式解決、用自己的方式闡述一遍,如果還是忘記的話,就代表你對這件事情仍舊不太熟悉。再來回忘記幾次,並且確實複習、充分回想之後,這個東西就會慢慢烙印在自己的身上,成為自己的一部分。這時候會的部分,頂多說是知道,還提不上融會貫通。如果在這一個階段,就提筆上陣,就會有為什麼這些東西我本來都會,但考試時全都忘光光的錯覺。其實這些東西並不是你的,寫不出來也只是剛好而已,別太自責。
已經學起來的忘記,在這一階段時,頓悟的東西會特別多。由於大概記得這個東西的結論和可能的走向,細節部分有時候還是忘記,還是必須要偶爾複習。要把容易忘記的地方特別標起來,然後不斷複習。這時候要做的,就是將這一項目與其他的單元做連結,了解與前後連貫的關係,讓自己在這一科目所獲得的知識,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網路。
全部都忘記吧,這部分是大徹大悟、見山又是山的階段。當忘記一切公式時,你就學會了,就好像你生下來就知道這件事情一樣。當你發現公式怎麼推都推導得出來,用什麼方式都可以解時,就幾乎可以說是融會貫通了。要複習時,其實用眼睛複習,腦袋重新想一遍,偶爾不確定的地方,拿筆寫寫看就可以了。這部分是考前一個月一定要達到的效果,因為這個月很難再塞新的東西,要做的只是一直複習就得而已。
老實地承認自己的無能吧
大多數的人都不能承認自己的缺點(當然包括我),一聽到自己負面的評價,自我防衛的機制就會馬上啟動,當下最直覺的反應就是解釋、辯駁,甚至反擊!
我印象中最嚴重的一次,在我準備考試時,一個和我很好很親近的朋友,他有次在電話裡平緩的和我說:「你就是博而不精啊。」簡單且旁人聽起來或許蠻中肯的話,當下我火都上來了。那時覺得跟他這麼好,我付出過的努力他也不是不知道,他怎麼可以用這種話語來評斷我。我掛上電話之後好生氣,想了好多他的缺點,想要有機會來個大反撲。
心理想罵的話累積了五分鐘以後,我逼自己把氣頭給滅掉,並思考為什麼他會這樣說我,難道他說的是真的嗎?
他說的是真的。
從那一刻起,我知道我要改變被指責時的心態,我要改變我自己。
去執著心。
好聽的話聽一聽就好
很多父母從小就跟小孩說:「你實在是很聰明,只不過不認真。如果認真的話一定~~~」(本人即為苦主)
如果自己真的有點聰明的話,就不會淪落到今天這番田地了!
當然每個人都有被安慰的需要,也需要來自別人真誠的肯定。但聽了舒服的話,是要讓自己更努力往前的,不是坐在那邊自恃自己的天賦,想說甚麼東西都是與生俱來,想要甚麼東西哪天自己要做的話就唾手可得。時時提醒自己的不足,常常把精神擺在戰鬥的位置。
堅強,才能獨當一面。
外人只看到結果,沒人理會你過程的
過程當然很重要,但不管多重要,別人還是先以你的結果,來評斷說需不需要知道你的過程。因此,考上了,不管你說你唸書時多累,多辛苦,這段期間多難熬,別人還是會說你天資聰穎、運氣好;沒考上,不管你多認真、多累,別人還是覺得你不夠認真,不然就可能是頭腦不夠好。
一件事情你成功,你說你多拚,別人通常不太會相信,如果是說自己運氣好,賽到,那別人很容易就會相信。
一件事情你失敗,不管你說甚麼,別人都可以自動幫你腦補。你說你拚,那就是你頭腦不夠好;你說你不拚,那你就是這種偷懶的個性。
每人都覺得自己承受了最多的壓力,遭遇過最多的困難;別人的困難都不是困難,別人的累都不是累;就算看到別人再累,那也沒有自己累;看到別人爽一下,就會覺得他就都這麼爽。
別人白手起家,賺到一些錢,如果說他很拚才有今天,你會半信半疑;如果說他是時機好、運氣好、剛好買到對的股票、其實是老婆比較會賺,那你就會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原因。
我發現很多長輩都是這樣看人,自己有時候也會有這種想法。於是我告訴自己,不管怎樣,我都一定要考上自己的第一志願,不然這段的努力都是白費的。
「只有錦上添花,沒有雪中送炭。」
學會如何「謙虛」,拔除自己面對書本時的尊嚴
念書基本上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。很多東西到後來才開始慢慢悟道,以前都覺得自己以為自己有,其實沒有。以為自己已經沒有了,其實還是有。
拔除自尊,在書本面前,要想辦法放棄自己無意中所堅持的最後一分傲慢。
學習,要學習!進步,每天要不斷的進步!
要先認清事實和可能會發生的後果。想說今天自己一個私立大學的程度,若還是用自己以往的態度來唸書,那以後也只能考到私立大學的研究所,
但時間已經不夠了,要如何在短時間內,成為具有國立大學研究所能力的學生呢?改變自己成為專心、獨立思考、獨立解題、急事緩做、有做的東西很少也沒關係、就把它做好。我想大概是這些吧。
以前都不太願意聽長輩的話,都覺得自己的事情當然自己比較瞭解,覺得他們每天都一直再講一樣的話,只是時間還沒到,時間一到我就會去做了。但後來才覺得應該馬上把握現在的時間,以後真的很難有機會像自己被罵的那個時候有這麼多時間了。而自己到後期也覺得長輩和成功者真的很值得聽,因為他們通常和自己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,也會告訴你你以後會遭遇的問題和現在開始可以怎麼規劃和解決,他們希望你在還有機會改變時好好改變自己,我是覺得這些東西聽進去並且想辦法去做到後,其實對自己的人生是還蠻有幫助的。
學習是需要經過不斷學習才可學會的
大部分的人都會高估自己的學習能力(包括我)。一開始都以為書有看就會,有唸就有分數了。其實學習是需要經過學習的,要反覆不斷的去嘗試,想辦法調整、改正自己的一錯再錯的地方,試圖去增進自己的效率,試圖從不斷失敗的過程中記取一些永遠不會忘記的教訓,這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。如同很多家長都會跟小孩說:看書要看重點啊,要看考試會考的阿。但問題是小孩怎麼會知道考試會考那些,怎麼知道重點在哪裡。想要知道這些,都必須經過不斷的學習才能知道的。
很多人在看重點時,都是自己胡亂猜的,自己覺得哪裡是重點就以為那邊是重點,其實考試的重點,就在你不會的地方。而每個人不會的地方都不盡相同,所以重點在哪裡,就需要自己不斷的去嘗試才會知道的。舉個例子說,當你看一看教材上的東西,還沒辦法知道考試會考哪裡時,請用最笨的方法,就是慢慢唸完所有的東西。唸一遍不夠,還要反覆唸個幾次(很多人都以為唸書就是看一遍就好了),之後這篇的重點就會慢慢的浮現出來。哪邊是自己第一次接觸的,哪邊是需要再去整理的細節,哪邊是自己還不太熟的…等等。這樣累積下來,這樣就可以知道這段範圍要考的東西是甚麼了。如果還是不知道的話,那可能就是還沒唸熟吧。
是否能放下過去,重新開始
程度≠智力,程度=對唸書的態度
以前我很喜歡聽一些神人的傳說。例如:進房間讀兩個小時,月考就考全班第一名。他上課都在混,考試前看個半小時,就考100分。一開始只對第一名、考一百分感到厲害,覺得這種人好聰明。後來連整天一起玩的朋友,考試前隨便翻一下,都考得比我高,我就開始覺得我可能不是唸書的料。
我唯一相信的事情,是年紀越小記憶力越好,年紀越大理解能力越好。
改變態度的唯一方法: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
成績排名反而讓我不敢打破現狀
國小國中時,不管我換到哪個班級,我在班上的排名都差不多,我上高中後排名一落千丈(原因也是因為我都一樣沒讀書,只想靠小聰明呼攏過去)
改變排名、改變你在別人心目中的既定印象,需要非常大的勇氣
別指望小叮噹(多啦A夢)會出現
從小到大,因為功課都不怎麼樣,都一直在等我哪天「突然開竅」、指望哪天突然靜得下心唸書、希望考試時突然都看得懂、希望電腦讀卡機會把我的答案讀成對的答案、希望廟裡求來的筆,可以替你寫上正確的答案…。
我國小時,好希望有天回家就可以看到一個小叮噹在我房間,我抱著這個心態期待了好一陣子…。
其實你就是你的小叮噹,只有自己才能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願望。
「態度」,考驗對自己負責的決心
以前自己都抱持著「只要我有興趣的事情,我都可以把它做得很好。」的心態,
從這次的過程中,我學到最寶貴的經驗,就是學習到什麼是「求學的態度」
時間是怎麼不見的?
高中時,高中老師跟我們說一個他聽來的故事。就是
我參加過一場座談會,主題是「時間」。 到一個段落時,講師拿出一個寬口罐子放在桌上, 旁邊有拳頭般大的石頭。 他問大家:「你們認為這個罐子能進少石頭?」 大家猜完以後,他說:「好,我們看看誰猜得對。」 他拿起一個石頭放進罐子裡,然後是第二個,第三個… 我不記得他放了幾個,總之最後放滿了。 他問:「這個罐子是否是放滿了?」 每個人看了看罐子都答:「是」 他又拿出桶小石子,倒一些進罐子裡,搖了搖, 小石子紛紛跑到大石塊之間的空隙。 他笑了笑又問大家:「現在罐子滿了嗎?」 這次我們都不敢大意:「不一定。」 「很好。」接著,他拿一小桶沙倒進罐子裡, 沙子紛紛跑進大小石塊間的空隙。 他再一次望著大家問:「罐子滿了嗎?」 大家齊聲大喊:「沒有!」 他說:「好極了。」 語畢,他又拿出一瓶水來倒進罐子裡。 然後說:「我這麼做是什麼意思?」 有人回答:「我們永遠找得到空隙,只要肯用心,生活中總可以填進更多東西」 他說:「不,這不是重點,重點是:如果你先放進了小石子,沙和水,還能放進任何大石塊嗎?」
(網路上找來的資料,來源: http://blog.xuite.net/sanctuary01/fightingboy/17583423)
|
我以前都想說利用零碎的時間唸書,後來才發現自己的時間都花在和別人聊天、打混、摸魚。
自己主要的時間都拿來幹甚麼?
規劃時間的能力,是需要不斷訓練的
到後來,我可以很明確的掌握我唸這一段時間需要花多少時間,我寫完這個程式的片段,需要花多少時間。當
事情越多,時間越多。事情越少,時間越少。
以前我也覺得自己事情很多,覺得一堆事情一直來很痛苦,然後看別人很閒,這感覺更痛苦。
研究所時,與好麻吉佳憲討論甚麼叫做忙的時候,跟我分享到:如果三餐都沒時間吃,都是拿一個便當打成果汁這樣喝掉的話,那應該可以算是忙了。
因此再累,也只能跟自己說這樣只是事情多,在還沒拿便當打成汁喝下去的地步時,都還是有時間解決的。
有了這等的認知的時候,就可以很清楚的安排/規劃自己的行程,知道甚麼時候進度會到哪邊,甚麼時候可以解決甚麼事情。
事情越少時,就會想說我只有這件事情,身體就會很慢才動起來。可能逛個BBS、看個FB的就先花個一兩小時,想說差不多要開始弄東西時,又打開MSN,和朋友打打嘴砲,不小心一聊開,一個小時又不見了。等到開始要弄時,就開始想睡覺。就算沒去睡,也沒有盡自己的全力,就應付應付,草草了事。這樣時間再多都不夠用。
維持不斷做正事的慣性
想要改變就得強迫違反自己的本能
這個非常難受,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大腦逼迫自己,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。如:現在就去做,這點超難的,甚麼意思呢?我訓練自己意志力的方法,就是每天唸完書回到家,都逼自己先洗澡才可以碰電腦或看電視。光這件事情就超級難的,我一開始逼自己去洗澡時心跳跳很快,身體不太能接受腦子下的這個指令。但久了以後,身體反而就不會那麼排斥了。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,你要用你的大腦主宰你自己,還是要用你的身體主宰你自己。如果你願意用你的大腦主宰你自己,那你比較有機會去做用大腦來支配的工作。
要不斷的提醒自己時間不夠用,不要等有危機意識才開始行動
太多人(當然包括我)都是屬於不見棺材不掉淚,非到不弄不行時才去行動。其實這時候通常都已經太晚了。像以考試的這件事情來說,一般說來感到不唸不行的危機意識,一般緊張是三個月,非常緊張是一個月。大部分的人都是三個月前才會開始好好認真準備;準備時間還有三個月以上時,就只會一直把這件事情掛在心上,偶爾才行動一下。通常每天手邊事情忙完時,都會跟自己講說:今天太忙/累了,明天再說。因為我們是想要考上的人,所以我們不可以到身體給我們危機意識時才開始好好念書,一定要在還沒有危機意識時,就開始提早準備。
方法就是把這件事情當成是一個有危機意識的事情去做(懸樑刺股的精神),這樣才能盡到自己真正的全力,而不是敷衍了事。
看清社會的嘴臉
「這個社會只會錦上添花,沒有人會雪中送炭。」這是我老杯常跟我說的一句話。考試前真的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,出去都不知道說自己是幹嘛,還要忍受一些婆婆媽媽親朋好友的冷言冷語。考上以後每個人都講得天花亂墜,好像他們當初的眼光都很準,都知道你一定可以;甚至可以講成如果沒有他們當初的支持與鼓勵,你就沒辦法考上一樣。
你就知道那些再你準備考試時對你好的人,才是真正對你好的。
把書唸好的另外一個好處:保護自己
學習獨立完成一件事情
要如何克服逆境和障礙來完整的做完一件事情。
要讓社會教你,還是要讓書本教你?
只甘於從生活上、從社會上來吸收學習經驗。慢慢發現到若這樣下去,許多事情別人花個一年就吸收到的經驗和知識,自己可能就要花十幾年來慢慢用身體來體會,體會到很多可以先從書本上體會的「人生經驗」。不希望自己到最後才發現,原來這件事情這麼簡單,當初為什麼不……。此時原本和你站在同一起跑點上的競爭者,不知道已經多活你幾年了。
唸書是自己逼自己,工作是別人逼你
時時刻刻改變自己、反省自己
分辨出甚麼是理由、甚麼是藉口
當你說你沒有在找藉口的時候,這就是藉口了。要一直等到你承認自己在找藉口並改過後,才不算找藉口。但是過程要花很久時間吧。因為當初別人說我在找藉口時,我壓根覺得哪有,會這樣又不是我造成的,我怎麼會知道會這樣,但後來仔細想想其實自己還是可以很多地方可以做更好。不要找藉口最大的重點應該是如何發現自己的哪些理由、哪些說辭、哪些失敗是藉口吧。
若你不改變自己,就只能原地踏步,永遠停留在同一個地方
習慣孤單、學會獨處,不要有實質上感情的羈絆
自己唸!自己一個人唸
自己唸!在逼不得已前,不要問別人,想辦法看懂弄會書上寫的東西。
把所有情緒轉化為前進的動力
意志力,還是意志力
太多人跟我說他沒有意志力了。包括連我自己的意志力都很薄弱。唯一能訓練有意志力的東西,就是靠你的意志力。
宗教的力量可以讓一個沒有目標沒有鬥志兼軟弱的人,變成可完全吃素,可完全禁慾。但那些人,卻不能用自己的力量,去好好看一個小時學校要考的書。你可以禱告,可以祈求上蒼給你力量,讓你有勇氣去面對那些你未知的事物;期望祂給你信心,能讓你有決心去克服那些不同的挑戰。
但一切事情都還是取決於自己,怎樣逼自己,怎樣改變自己,怎樣想辦法克服所有可能會遇到的問題,這都在考驗自己的意志力。訓練意志力唯一的方法,就是逼自己現在就立刻用心的去做。
先排斥新接受的想法,試圖找出疑問
人生是可以改變的,不管你想做什麼事情,老天爺都會給你機會,看你能不能及時把握而已。
人生是不能改變的,因為你的懶惰、懦弱和逃避的個性,讓你不願意也不想去改變自己,尋找方法。整天聽人家說道理的你已厭倦重複的話一直聽,你只甘於沉醉在自己和朋友所建構的溫暖世界中,面對外界的殘酷與現實,你只能說:「一切都是命」。你說你既不懶惰也不懦弱更不逃避?拿出結果給別人看。履歷表上是不會寫你有多堅強的。
在成功之前,苦的是自己,會一直看到所有輕鬆快樂的事情,而那些是為了讓自己不能成功的幻影。當成功的機會已經走時,若沒有在之前就把握住這個機會,則社會上很多的痛苦就會加註在自己身上,壓得很難讓人喘過氣來,會看到誰誰誰怎樣誰誰又怎樣,別人問話不好意思回,看到別人怎樣自己又不好受。許多人會尋找朋友的溫暖和同情,希望的只是哪一天遇到貴人能拉自己一把。
白天想,晚上也想;白天做,晚上也做
唯一考慮
將考上好的研究所為每天心中的唯一目標。白天也想,晚上也想;白天也做,晚上也做。一直去想自己有遇到哪些問題,要怎麼解決,有哪些進度,要克服哪些問題。
每天有不能唸書的時間就想這些問題吧,把最大問題的製造者都歸在自己的身上,
不斷的嘗試方法 不斷的改變人格特質
我不是這種人啊。
今天自己會失敗,因為自己的人格特質還沒有成功這一塊,
永遠不在任何一刻放棄你的目標
在我考當時考工科所的最後一節寫資料結構(寫程式)時,因為蠻多題的題目還蠻大還要寫很久而且那些只是基本分,還有更多要把握到的分數時,突然想說我如果現在去交卷就不用這麼辛苦還要一直寫考卷了,當下還真有想把寫一半的考卷交出去走出教室門外的衝動。不過後來我想想自己不要發奇怪的白日夢,不要浪費考試的時間,趕快拉回來,繼續想辦法認真寫完整份考卷。
學習傾聽你已經瞭解事情
以前當別人在回答自己問的問題時,我心裡會不斷覺得:「我知道、我知道」,覺得對方一直講不到自己要問的重點。慢慢的知道自己要耐住性子,把事情好好聽完。因為誰知道你懂了那些,而且問題這麼細,拿來討論的問題通常都是在大問題之下的哪些小細塊。於是才慢慢學習要怎麼樣好好聽完別人的話,再從別人的話中慢慢想他要表達的意思以及自己有問題的地方。如果覺得對方還是沒回答到你的問題時,再好好把問題重新敘述一遍。
不要享受被同情、不要沉浸在安慰裡、不要當loser
以前自己面對挫折、遇到不如意,都會希望從朋友那邊尋求慰藉,希望有人瞭解自己、希望有人可以體諒自己的「失敗的原因」。後來才覺得來尋求這些慰藉,在原本自己有機會重新面對問題振作時,都會因為這些「安慰」,而讓自己感覺良好。當然適度的被安慰與被鼓勵是需要的,但平常要盡量忍住自己的情緒,讓這些情緒不斷的刺激自己,自己也要盡量把這些情緒轉化為自己非達到目標不可的動力,我覺得這樣做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
我曾經有一段日子,每天的鬥志高到破表,完全沒心思在非唸書以外的事情。看到妹妹在看日劇,姊姊在看電視,朋友在看我愛黑X會,都覺得他們是不是時間太多,覺得的生活方式是不求上進的人生。
但每個人生活的壓力來源不一樣,削減壓力的方式也不一樣,階段性想要達到的目標更是不一樣。我想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,別人如果沒有妨礙到自己的話,也沒什麼大不了的。
了解宇宙的架構、體會數學哲學之美
我認為越抽象的東西,就要先把該抽象的平台建立起來。所謂建立就是把所有的名詞意義、行為定義這些根本的東西,用最理性的方式去好好的思考,細細想這個東西有怎樣的特徵、會怎麼和別的東西互相作用,順便去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也用這套模式來運作的,怎麼掰都可以。慢慢的把最底層的東西想得清清楚楚,把抽像的東西思考到很直覺、很合理後,再去接觸該抽像東西上面的應用。如此一來,在該應用上遇到困難時,自己就可以利用在那個自己已經建立好的平台上面思考,好好思考一番他這個東西最原始是怎樣去定義的,他最初的模式是怎樣運作的,慢慢想慢慢想(注意,要很慢喔!),而且要一直想。想到有一天有一刻不經意想通時,就會馬上突然靈光一現,你就會覺得:這個東西怎麼這麼簡單阿!!
體悟上天的安排
也曾懷疑過,是否一個人什麼事情都是命中註定好,不能強求的。但當我在準備考試時,每天想的只有要如何改變自己的人生,單純的相信成不成功,完全取決於自己付出的代價。在研究所放榜時,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:「一個人能不能上台大都是命。」原本覺得自己可以改變命運,不太能接受這種觀念的我,慢慢思考後也發現好像也是這樣。當然前提是自己要很努力,但考試範圍這麼大,題目就出個幾題,加上要準備又不好準備的英文,有人幾間考得分數比我高,考台大我卻又比他前面,大家努力程度或許差不多,但命運卻完全不一樣,這種要怎麼說。我想在站在人的角度來看這種事情就真的很難講。但在經歷這次的過程後,我相信當確立好目標,老天爺就會開路給自己,而這條路上的誘惑很多,且越接近目標,目標就越不清,剩下的只看你要怎麼把握這次的機會、調整自己的方向、堅持走完這條路。
改變即在起心動念那一刻
我想每個人都一樣,一樣都很聰明,也一樣都很懶惰。但要如何仔細虛心的承受自己的錯誤和失敗,來突破目前的困境向前,就完全是考驗當下的智慧。過程或許艱辛,但我想這是每一個想達到自己目標的人,都必須經歷過的。
雖然有人說人生無法改變,但我認為今天受到刺激,或是有人被鼓勵到,便會懷抱著美好的願景,鬥志高昂的想要積極的跨出自己未來的一步,在那時,我想很幸運的就是老天爺已經幫自己安排好成功的道路了。但明天睡醒,卻還是過著往日一樣的生活,下次再為目標努力的日子已經隔三個禮拜了,每天唯一為目標努力的是懷著那沒有進展的內疚,卻還是有那麼一點信心來相信自己已有努力。等到本來期待的開花結果之日,再來感嘆天不從人,世事難料,一切都命中注定。
當你有了改變的想法時,你就可能有所不同了。但問題是你肯不肯牢牢抓住這次改變的機會呢?
珍惜目前的幸福
這一路走來,要感謝非常多人。我的家人、老師和一路相隨相伴的朋友及戰友,因為有他們不管在課業上或心態上的支持,讓可以我專心來面對自己及學業上的問題。同時也謝謝曾經給我傷害的人,因為有了那些刺激,才讓我更想成為他們心目中不一樣的人。人生很短,學會享受累積知識所帶來的樂趣後,帶來的收穫和效果是一輩子的。最後,期許自己能夠繼續的追求及嘗試自己未知的事物。希望有一天老到什麼事情都沒辦法在學習時,會覺得自己的年輕沒有白活。
編按:其實這篇文章,甚至這一系列,都是在講你已經知道的事情。我把它寫出來的目的,就希望能給予還沒有這樣做過的人信心,讓他們知道他們心中想的這樣沒錯,進而實現自己想做的。
我想第一個要做的事,訓練自己違反本能。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大雁功+洗澡。前幾天也在臉書看到一篇百歲老人的文章,裡面提到七十幾歲還去歐洲自由行。我希望自己也能健健康康的甲罷哩!